历时数载、几易其稿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下称“规划”)4月18日下发,按照规划,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争取达到50万辆,到2020年超过500万辆。
新能源公交车 “50万辆有可能实现,但不是靠市场;500万辆是完全不可能的。”宋健,清华大学教授、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在采访时,对规划目标的“可实现性”直言不讳地给予了否定。 技术不达标发展规划画饼充饥 “无论是纯电动,还是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都不成熟。”从技术的角度出发,宋健耐心地向记者分析此规划的不成熟性。 他提到,通用汽车公司在2008年6月宣布计划打造雪佛兰沃兰达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该公司称之为“登月”。2010年7月在美国上市后,一度反响不错,但一年后该车出现的问题———锂电池在遭受碰撞后起火,却使通用公司陷入了麻烦之中。 “最起码的安全问题还没有解决。”宋健认为,目前电动汽车数量仅万辆,但各类安全问题已经接连不断发现,若数量一旦增至十倍、百倍,各种问题将源源不绝。 宋健表示,纯电动和混合动力汽车的产量倍增,所需的电机、大功率开关管(IGBT)等配套零部件的需求也随之增加,“目前中国市场上,电驱动的各类配件还没有大量生产。” 同时,他认为由于目前电机产量过少导致成本过高,“在同等功率下,电机的生产成本基本上是发动机的十倍。”目前制造电机的主要材料是铜和稀土永磁两类金属。这两类金属一直价格居高不下,特别是稀土永磁金属更属于稀有金属,“若需求量倍增,它们的价格更可能直线上升,而在目前却还找不到它们的替代性材料。” 在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中,电池的技术瓶颈一直存在。“市场上尚无比锂离子电池更高能量的电池出现。起码到现在,实验室里的原型都没有看到。”宋健对规划进一步质疑道,“目前电池的技术瓶颈还未解决,谁能保证到2015年或者到2020年电动汽车就可以产业化。” 在宋健看来,若不解决电动汽车的安全性、电机材料的可替代性、电池的技术瓶颈这三大问题,规划只会变成纸上“画大饼”。
发展混动较为现实 规划中提出,将以纯电驱动为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当前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推广普及非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节能内燃机汽车。 宋健对此认为,“发展混合动力汽车产业比较现实。”这个技术在国外已经基本成熟,每年销量可达到几百万辆,而对于纯电动汽车,国外早已认为目前不可行。“纯电动汽车的技术应用,全球都还没找到解决方案。” “国外的混合动力汽车最高节油率已达到50%。”宋健进一步解释道,混合动力汽车的节油主要依靠发动机、制动能量回收、怠速停机三项完成。比如丰田普锐斯,它的专用混合动力发动机可节油30%,自动能量回收可节油20%,怠速停机理论上可节油10%,三项加起来可达到节油60%。但由于电池充放电、电机效率等问题,实际上能达到40%—50%。 “国内这类混合动力车只能达到10%左右。”宋健指出,目前国内几乎没有专用的混合动力发动机,制动能量回收的回收率甚至低于20%,而怠速停机更是无法做到。“(国内)汽车附件都依赖于发动机工作,比如转向系统、制动系统。发动机停机后,刹车、转向都无法正常工作。因此在不需要发动机工作时,发动机仍需继续运转,油耗无法进一步降低。” “将国外已经成熟的技术引入国内,在两三年内应该可以加速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在他看来,发展混合动力汽车是实现规划目标的唯一道路。
政策不给力前途茫茫 尽量近年来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政策利好层出不断,宋健仍认为各类政策并“不给力”。 “财政补贴都是一刀切。”宋健指出,国家对混合动力汽车的财政补贴都是按等量给予,不能较快推动产业发展。“可以按照节油率进行补贴。”例如节油5%,补贴3000元;节油50%,补贴30000元;以节油率进行递进式补贴。 他认为,按照递进式补贴方式,可以快速刺激汽车企业加快技术研发,或是引入国外成熟技术。 据恩鸿ball joint了解,国内混合动力客车的技术一直高于乘用车,在与国外相比时也不显逊色。宋健对此予以了肯定,并对混合动力客车被地方保护主义挡在市场外的“尴尬”给出了化解“良方”,“对于新能源客车的财政补贴,国家与地方政府目前是各出一半。若全部由国家进行补贴,自然就能打破(地方保护主义)。” 宋健还提出,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进行财政补贴的同时,要做好验收工作。“现在干这个的(指新能源汽车研发),经常‘教练’、‘裁判’、‘运动员’一体化,互相出题,互相验收。” 此外,规划出台后,却迟迟不见对新能源汽车的资金支持方案。宋健对此也表示担忧,“没有下一步动作,规划恐怕更是遥不可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