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将要出台新的政策,对一些地方保护性的地方新能源政策予以废止。也在同一天还有消息出来,商务部向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下发了《关于开展地区封锁行业垄断问卷调查的通知》,开始征询协会及其会员企业关于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方面的意见和诉求。这是继去年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在行业内摸底垄断数据,并上报给国家发改委反垄断局之后的又一次调查。
据恩鸿 drag link悉,不论中国汽车能否在新能源方面弯道超车,新能源都是中国汽车的机会,这已经取得了从上而下的共识。只是,工信部、发改委、财政部等部委几次三番下通知推政策,要补贴推动新能源的发展却收效甚微。这除了由于新能源汽车是新生事物、配套设施不健全等原因之外,更多的阻碍就是地方保护。
正所谓“县官不如现管”。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各地都在为自己打算,唯恐便宜了外地车企,而对本就处于启动阶段的新能源汽车,横加阻碍。后来,三部委又特意通知,所有新能源车型产品,地方补贴都归车企所在地,结果,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不少地方政府又推出自己的地方新能源目录。 一线城市的带动作用不可小觑。北上广可以顶风限牌,各地方都跃跃欲试跟着限牌。限牌倒也罢了,有借口,因为拥堵,因为空气污染。可是,纯电动和插电式等新能源汽车是环保的车型,是中央三番五次力推的,却也遇到了这样的地方保护。北京市对所谓的新能源地方目录解释是:北京下雨在桥洞里积水淹死过人,所以对新能源产品的安全要严格。那么,第一,纯电动就比插电式安全了?第二,北京市地方的新能源目录标准要比工信部都严格、都上档次了,工信部都上了目录的产品,还要北京再过一遍?
新能源汽车本来说已经上升到国策的地步了,市场经济下,当然是充分的竞争才能促进行业的进步。排除外地产品,任意地把全国市场割据为一个个地方性市场,显然是无法令行业取得快速发展的。
据恩鸿 drag link了解,此次工信部有此消息,可谓行动神速。也不排除工信部早有此想法,只是苦于无法推进。而商务部几乎与此同时放出消息要破除垄断,两部委的默契令人浮想连翩。看来习主席的视察确实给力!
不过,凡事都要从两个方面来看,以前遇到阻力未必全是坏事,至少比亚迪看来算是好事:因为担心人们不接受,所以从出租公交推广起,让大家认识电动车;因为充电设施建不起来,自己研发了可逆充电设备,家用电源都可以充电;因为担心人们长途充电问题,插电式混动“秦”闪亮登场,“现在我们是全产业链全市场。”比亚迪骄傲地对外宣称,在公交车市场,有公交电动化解决方案;在出租车市场,将推出整体解决方案,从车型e6-2015款、e5、e3,到我们自主创新的循环式立体充电机;在物流领域,有物流解决方案(T3、T5、T7等);在私家车领域,已推出秦、腾势,后续还将推出T5DM等。 |